字體



盆景藝術欣賞

盆景有別於詩畫,它們是有生命的藝術品,這就決定了盆景創作的連續性。盆景的生命過程就是盆景的連續創作過程。一幅國畫,創作一經完成,就不再變更。而盆景中的植物,歲序不同,四時多變。盆景作品在初步完成其立意、構圖之後,作品的藝術價值還會發生很大變化,或因「再加工」、「再創作」而日臻完美;或因創作離譜,管理不善,而降低,破壞,以至完全喪失其藝術價值。盆景作品的立意、構圖,往往不是三五年所能完成的。

盆景的生命過程,隨著春夏秋冬的交替變化而變化,具有現實的時間性;同時,又因盆景體量較小,可人工控制環境條件,或加上修剪、摘葉、催延花期,以及其他手段,在夏季或表現冬景,冬季可表現春色等,可以創造特定的藝術時間,給人以特定的藝術感染。

盆景是活的藝術品,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盆景創作不僅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還要通過選材修剪,蟠扎和雕刻鏤鑿等藝術加工手段來造型,而且必需具備一定的科學基礎知識的園藝技藝。所以,盆景又是藝術和技術的結晶。

盆景是造型藝術品。是立體空間的實體,不像圖畫那樣,是在平畫紙上構圖。盆景創作研究空間構圖,不僅要努力創造最佳視點的構圖,而且還要兼顧不同視點、視距的構圖。

不論嶺南派、海派盆景,還是揚派、蘇派盆景都十分注意立體空間構圖,兼顧仰視、俯視、平視、正視和側視的觀賞效果。川派的古樁盆景在立體構圖上也是頗費匠心的,如「掉拐法」主幹虯曲多變,正面觀賞,現一彎、二彎,三至五彎不見彎,猶如頓挫之直幹,漸至側面,一、二彎逐漸隱匿,三至五彎逐漸顯現,構成不同的畫面,如山水盆景是實體,雖佔有立體空間,但又不像園林那樣,要滿足旅遊休息的功能要求,而要求「藏參天復地之意於盈握間」。所謂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裡。這一峰、一勺要表現千尋萬裡,所以貴在小中見大,引人入勝。

「盆景藝術」的圖片搜尋結果
源於自然、巧奪天工
盆景是大自然中奇古老樹,丘壑林泉的藝術再現。創造盆景,首先必須收集素材,使胸有丘壑林泉,而後才有「再現」可言。所以,學習自然是創作的前提。既是創作,就不是照相式的「縮影」,不是大自然的照搬、照抄。在盆景創作中必須運用剪裁、取捨、渲染、誇張等手法,才能更集中更典型地再現大自然。 「千里之山豈能盡奇,萬里之水不能盡秀」,所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用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才能使源於自然的盆景,高於自然,巧奪天工。

盆景工作者只有通過對景物作仔細觀察、深入研究,捕捉特點才能達到創作時胸有成竹,如探囊取物。春夏秋冬、朝夕晴雨、變化萬千。樹:或遒勁豪放,或瀟灑飄逸,或老態龍鍾,或生意盎然,或婀娜嫵媚;竹的瀟灑,鬆的剛勁,桂的香韻、海棠的嫵媚;山:或幽、或秀、或險、或雄、或奇。對每一素材,只有體察入微,抓 住特徵、神情、態勢,搜盡奇峰打草稿,才能使創作題材豐富多采,形象構圖優美動人。立意新奇,才能「應物象形、隨類傳彩」,使作品不僅「形似」且要達到「神似」,使其生動感人。

創造意境、突出主題
盆景的最大特點是創造意境。意境如何,是品評盆景作品優劣的重要標準。意境高雅新奇,則氣韻生動,耐人尋味。 「景無險夷」,刻板老套,就平淡無奇。

中國盆景,自唐、宋以來,十分注意意境創造。每一新作都富於新意,別開生面。這一優良傳統,應很好繼承發揚。

盆景的意境創造,不僅在動手之前要匠心獨運,仔細推敲,蘊釀主題,即所謂「意在筆先」。而且立意還要貫穿於盆景創作的始終,因材取意,即所謂的「筆到意生」。因為盆景材料不能像筆墨那樣,可由畫家隨意揮灑,而必須照顧盆景材料的自然美態,所以,把意境創造貫穿於盆景創作的始終,才能使之達到完美境地。

選材是為突出主題的一個重要方面。以樹樁盆景而論,不僅要注意樹種的生物學特性,而且還要注意個體的「生相」、「體態」。樹種選擇,要求具有樹蔸(指根頸膨大部分)怪異,樹根易蟠易露,樹幹耐蟠耐剪,枝細葉密、花果香艷、適應性強,耐瘠薄,耐移栽等特點。但是,不同主題,要 求各別。例如用藤蘿之類表現蒼古雄奇,用松柏之屬表現婀娜嫵媚,就會事倍功半,以至枉費力氣。同樣,為山水盆景選材,也應把握石的質地、色彩、形態、紋理 等特點,因材造型。若用鋒芒挺秀的砂片石來作峭拔奇峰,用剔透嵌空的鐘乳石作虎穴龍潭就恰到好處。相反,用太湖石表現巴山蜀水,用廣東蠟黃石表現太湖風 光,就會弄巧成拙。

盆景的形式對表現主題有密切關係。如作樹樁,俯仰臥立、懸垂扭曲,或單幹、或雙幹、或叢林,可以創造不同的意境。大刀闊斧,隨意揮灑的自然式,精雕細刻, 儼如工筆畫意的規則形亦各有意趣,可為不同的主題服務。表現山水,是用旱盆、水盆,還是水旱盆也應圍繞主題來考慮。總之,要能使形式為內容服務,達到內容 和形式的統一。


巧於佈局、小中見大
盆景的意境是通過佈局來體現的。所謂佈局就是佈置安頓景物,即構圖、造型。小中見大,咫尺千里是盆景最鮮明的藝術特點。要在小小盆盎中表現參天古樹、千崖萬壑的場面,需要憑籍特殊的藝術手法:

1.利用透視中近大遠小,近濃遠淡,近清晰、遠模糊的原理。

在盆景佈局時,在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上安排適當的層次,把狹小的咫尺空間分成若干等級,取得擴大景深的藝術效果。對不同層次的景物作相應的藝術處理。山石輪廊、紋理,近宜細膩,遠宜概括;下宜清晰,上宜模糊;以低矮山石表現遠山,以高瘦山石表現中近山嶽;石材則深色在近,淺色宜遠;近樹宜大,遠樹宜小,或僅用青苔表現遠山森林。所以,在盆景創作中,往往把層次安排概括為「遠中近三重法」。如遠景用模、中景則多豎,近景又當用模。通常遠山用低排橫臥態勢,中景用高聳峭拔之形,而近景或用水景,或以老樹偃臥橫斜,或用臥石鋪作山腳等表現手法。所謂「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下面兩個作品中近、中、遠景很好地表現出來。

2.利用對比烘托

也是取得小中見大藝術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法。事物總是有比較才有鑑別的。畫論中的「丈山、尺樹、寸馬、分人」,就是講其間的大小尺度比例,是對比手法的依據。石雖小如拳,若人僅大如豆,則能對比出拳石如山,這是作形的對比。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講意境的對比烘托,鳥鳴蟬噪的山林,更烘托出其間的幽靜。高低、大小、欹直、明暗、濃淡、疏密、動靜等都因對比而存在,因對比而生色。

盆景中的景物都是通過縮景的手段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的,樹木山石等素材都應按適當比例加以處理。所以在盆景創作中,就要求既考慮不同素材間的恰當比例,又 可運用不同的比例互相對比烘託以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運用得當,景物間就能相稱協調,相得益彰,否則就受到破壞,用小型的橋亭舟車人物能托出山水的巍峨, 浩瀚,相反山石在過大的人物、亭台前就相形見絀,暗然失色。用盆的大小、深淺與樹石的大小要比例相稱,而運用淺盆又可襯托景物高聳。以低山烘托主峰的峻 拔,以臥石托古樹的挺拔。或以低矮古木反襯高山的雄偉,這些都是盆景中常用的手法。

為了使樹木古老蒼勁,往往選用粗大的胚料,通過截縮、修剪、改變樹幹、枝、葉間比例,造成樹幹粗壯,樹枝漸小的老樹體態。或通過剪蟠扎使樹梢結頂,樹 枝成片,樹幹虯曲頓挫造成自然老樹的形態。為使形貌更形蒼老雄奇,還可配合採用樹兜膨大、怪異的樹胚或自幼採用挽疙瘩的技法,造成膨大的假樹兜,或採取逐年提根的辦法使其懸根露爪;或通過雕刻,鑿截等手段造成殘樁、樹穴和使乾熏斑剝嶙峋。巧妙運用這些手法,方能起到咫尺山林的藝術效果。

「盆景藝術」的圖片搜尋結果

3.善藏善露

景愈藏景愈大,佈置山水,藏得妙時,就會感到山前山後,山左山右無限廣闊。藏景可以山石竹樹、帆橋亭閣相互掩映,作為主要手段。不僅在平面構圖上,要相互掩映,有藏有露,而且在立體構圖上,也應一層之上更有一層,一層之中還有一 層。溪縈迥,洞曲折,路隱現,山掩映,景就深遠。利用山石的相互遮掩,創造一條曲折的江河,在有限的空間表現出很強的層次感。

賓主分明、變化統一
所謂賓主,就是盆中各物以哪一部分為主體,為中心,以哪些為客體,為陪襯,力求主景突出,賓主分明。盆景中一般山水樹石多作主體,樓閣、船橋、人物只 作陪襯。主山要莊重威嚴,群山要恭謹順承,不得各自為政。主山與客山在奔趨向背上要求相互顧盼,主次分明,才能起到眾星扶月的作用。山林樹叢,也要主次分 明。如三株一叢,一株為主,其餘為客。主樹的體量、姿態造型要高於客樹,才能使主體突出。

盆景佈局,還要求有變化有統一。所謂變化,就是要求一盆景物的安排上,要自然多變,各有異趣,而不呆板雷同。無論風姿神態,紋理輪廊、色彩明暗、疏密 虛實、前後高低都能變化多姿。自然景物本身就是群峰有參差,樹木不齊頭,叢林低昂聚散,孤樹俯仰倚斜,水有曲折蜿蜓,地有陡緩平夷,色有濃淡明暗,形有疏 密虛實。所以在景物安排上,無論平面立面都忌規則整齊,生硬呆板。山石樹木的配置,都要求前後高低參差錯落,避免整齊對稱和形成規則的幾何形。自然生長而在一起的兩株樹木,就多是有高低、俯仰、向背,所謂「顧盼有情」的數株一叢,就絕少會形成規則等距的三角形、方形、菱形、梅花形,而是各有遠近,有疏有密的,樹冠的高低大小也是參差錯落,千變萬化,活潑多姿的。

無論山水盆景或樹樁盆景,均應「寧空勿實」。但是,盆景的意境不同,虛實要求也不一樣。一般發現高遠、深遠、實處可略少於一半,超過一半,多顯臃腫迫塞。但少於三分之一則又顯單調鬆散。通常易犯正視過實,側視過虛的毛病。幾片青石立於盆中,正視迫塞,側視單薄。

上述的一些盆景創作原理與手法,當然不應成為束縛我們手腳的框框。 「有法之極,終歸於無法」要靈活掌握,勇於創造。熟能生巧。開始心手相離,景不達意,「熟」就能得心應手,信手拈來,恰到好處。

本文作者 → 
點閱次數: 5478    2019-04-17   分享本文→

聲明:除非注明“轉載”,所有文章均為作者原創!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分享愛,讓世界更美好!」   DISCLAIMER 免責聲明

相關文章
花藝作品欣賞 ...
(點閱: 5778  發佈:2019-03-25)
  ....更多【花藝】相關文章

文章分類:
國畫 | 文學 | 中醫 | 漢字文化 | 花藝 | 國樂 | 經典古籍 | 其他 | 菜根譚 | 音樂 | 更多分類...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雕刻...
微雕藝術大師 許通海 ...
(點閱: 5131   發佈: 2020-01-23)
雕刻...
台灣藝術家微雕筆尖上聖誕老人 ...
(點閱: 5444   發佈: 20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