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畫家 畢卡索的介紹--蔣勳老師介紹

上集

下集


巴勃羅·魯伊斯·畢卡索(西班牙語: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通稱畢卡索,西班牙著名的藝術雕塑家、版畫家、陶藝家、舞台設計師及作家,和喬治·布拉克同為立體主義的創始者,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作逾兩萬件。畢卡索是少數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

畢卡索、馬塞爾·杜象和亨利·馬蒂斯是三位在二十世紀初期開始造型藝術革命性發展的藝術家,在繪畫、雕塑、版畫及陶瓷上都有顯著的進展。在西班牙與薩爾瓦多·達利和胡安·米羅被譽為後三大藝術家。

1881年,畢卡索生於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的馬拉加市,是堂·何塞·路伊思·布拉斯可(Don José Ruiz y Blasco)和瑪莉亞·畢卡索·洛佩茲(María Picasso y López)的第一個孩子。畢卡索受洗後,被授以教名巴勃羅·德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諾·瑪麗亞·德洛斯雷梅迪奧斯·西普里亞諾·德拉聖蒂西馬·特立尼達·魯伊斯·畢卡索(西班牙語: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Martyr Patricio Clito Ruíz y Picasso),一連串的教名代表對多位聖徒與親戚的敬意,另外按照西班牙人的命名習慣加上分別代表父母親的「路伊茲和畢卡索(Ruiz y Picasso)」。畢卡索的父親也是一位畫家,專攻自然素描鳥類等動物,一生擔任工藝學校的藝術教授和當地美術館館長。

畢卡索很小的時候就展現了對繪畫的熱情與能力。根據畢卡索母親的說法,畢卡索第一個學會說的話是「皮茲、皮茲」,是西班牙語「鉛筆(lápiz)」的簡短發音。七歲時,畢卡索的父親開始正式的訓練他學習人物素描和油畫。畢卡索父親是思想傳統的教授,他深信模仿大師的作品、素描石膏像與人體模特兒是每個畫家必要的訓練。於是,畢卡索一心一意的專注於藝術上,因此忽略了課業。

1891年,由於父親當上了一所美術學校的教授,畢卡索一家搬到了拉科魯尼亞省。他們在拉科魯尼亞待了將近四年。一次偶然,父親發現畢卡索對他未完成的鴿子素描塗色,在仔細觀察畢卡索的筆法後,畢卡索的父親深深覺得他十三歲的兒子已經超越了他,並發誓從此不再繪畫。

1895年,畢卡索七歲的妹妹康琪塔(Conchita)死於白喉,這件事成了畢卡索一生中陰影,畢卡索一家搬到了巴塞隆納。後來,父親說服學校讓畢卡索參加跳級考試,而畢卡索在一星期內完成了一般學生需要一個月完成的考試,當時年僅十三歲的畢卡索獲得了評審委員會的極度肯定。父親在家附近租了一個小房間讓畢卡索獨自工作,並一天內多次檢查畢卡索的畫作,這使得父子經常爭吵。

畢卡索的父親和叔父決定把畢卡索送到西班牙一流的藝術學校學習:馬德里的皇家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1897年,十六歲的畢卡索第一次獨自一個人出發前往馬德里。然而,在註冊後,畢卡索卻因沒辦法接受正式、規規矩矩的教育,而停止上學。畢卡索轉而到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欣賞可敬的藝術家的作品,像是迪亞哥·委拉斯蓋茲、弗朗西斯科·戈雅、弗朗西斯柯·德·蘇巴朗的作品。畢卡索特別崇拜埃爾·格雷考,他的特色,像是拉長的肢體、醒目的顏色、神秘的面容,都深深的影響著畢卡索的畫風。

個人生活

結束了在馬德里的進修後,1900年,畢卡索隻身前往歐洲藝術首府巴黎旅行。他在巴黎遇見了當地記者兼詩人馬克思·雅各。雅各幫助人生地不熟的畢卡索了解、學習當地的語言與文學作品,並成了畢卡索的第一位巴黎友人。那時正是巴黎最嚴寒的日子,畢卡索常需要燒掉自己的作品來取暖。

1901年,畢卡索前往馬德里。在馬德里的頭五個月,畢卡索的朋友法蘭西斯科·德艾許埃茲·索勒(Francisco de Asís Soler)為兩人在《青年藝術》雜誌找到了份工作,索勒負責撰寫文章,而畢卡索則負責刊物的插圖,大部分是恐怖的漫畫以及憐憫窮人的作品。他們參與的第一份刊物於1901年3月31日出版,同時,畢卡索開始在畫作簽下Picasso,取代原先的簽名Pablo Ruiz y Picasso。

20世紀初,畢卡索來往巴塞隆納與巴黎之間工作。1904年,在一場暴風雨當中,畢卡索遇見了波希米亞的模特兒費爾南德·奧利弗並相戀,畢卡索因而開創了玫瑰時期,並有多幅關於她的畫作。在獲得一些聲望與機會後,費爾南德因相處不好離開了畢卡索,再加上父親過世,使得畢卡索非常沮喪,認識了被他稱為伊娃·谷維的瑪賽兒·漢伯特。畢卡索在立體派時期創作了許多對伊娃表示愛意的作品。然而,1915年,伊娃不幸病逝,畢卡索因此十分傷心。

1918年夏季,畢卡索迎娶了謝爾蓋·達基列夫劇團的芭蕾舞女演員歐嘉·科克洛瓦。畢卡索在羅馬為劇團設計芭蕾舞劇《Parade》的服裝時結識了歐嘉,婚後兩人到比亞里茨附近的別墅度蜜月,並有了一個兒子保羅。

1936年7月西班牙發生內戰,畢卡索畫了《佛朗哥之夢》來批評佛朗哥的行為。1937年佛朗哥軍閥,轟炸格爾尼卡,畢卡索畫了巨幅大作《格爾尼卡》,展示於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中。1949年他的作品《白鴿》被選為國際和平會議海報。

本文作者 → 資料來源於網路
點閱次數: 5991    2019-04-14   分享本文→

聲明:除非注明“轉載”,所有文章均為作者原創!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分享愛,讓世界更美好!」   DISCLAIMER 免責聲明

相關文章
莫內與印象派 (蔣勳老師介紹) 上集 下...
(點閱: 6254  發佈:2019-04-14)
雷諾瓦與印象派 (蔣勳老師主講) ...
(點閱: 5965  發佈:2019-04-14)
達文西 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點閱: 6146  發佈:2019-04-03)
  ....更多【繪畫】相關文章

文章分類:
中醫 | 愛情智慧 | 書法 | 經典古籍 | 國樂 | 花藝 | 孔子孟子 | 名人名言 | 國畫 | 老子莊子 | 更多分類...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繪畫...
達文西 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
(點閱: 6146   發佈: 2019-04-03)
書法...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14 執筆 ...
(點閱: 5456   發佈: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