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釋迦牟尼觀馬頓悟人生

一天,釋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出去托缽的弟子們陸陸續續地回到精舍,一個個威儀具足,神態安詳。弟子們靜靜地走到水池旁邊,洗去沾在腳踝上的塵土,然後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開示。
佛陀結金剛座,慈祥地說:“世界上有四種馬:

第一種是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它能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一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遲速緩急,前進後退,都能夠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釐。這是能夠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是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馬上警覺。但是等鞭子掃到了馬尾的毛端時,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馳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靈敏、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不但毫無反應,甚至皮鞭如雨點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無動於衷,反映遲鈍。等到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能開始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後知後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之時,它視若未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無知覺;直至主人盛怒之極,雙腿夾緊馬鞍兩側的鐵錐,霎時痛刺骨髓,皮肉潰爛,它才如夢方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四种马喻:顿悟人生

佛陀說到這裡,突然停頓下來,眼光柔和地掃視著眾弟子,看到弟子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心裡非常滿意,繼續用莊嚴而平和的聲音說:“弟子們!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根器的眾生。

第一種人聽聞世間有無常變異的現象,生命有殞落生滅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奮起精進,努力創造嶄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喪身失命後悔莫及。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花開花落,月圓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無常侵逼,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族好友經歷死亡的煎熬,肉身壞滅,看到顛沛困頓的人生,目睹骨肉離別的痛苦,才開始憂怖驚懼,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膚之痛,才能幡然省悟。

“而第四種人當自己病魔侵身,四大離散,如風前殘燭的時候,才悔恨當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徹骨徹髓的劇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為時過晚了。”

四种马喻:顿悟人生

本文作者 → 資料來源於網路
點閱次數: 5535    2019-04-12   分享本文→

聲明:除非注明“轉載”,所有文章均為作者原創!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分享愛,讓世界更美好!」   DISCLAIMER 免責聲明

相關文章
  ....更多【佛陀智慧】相關文章

文章分類:
國樂 | 老子莊子 | 花藝 | 書法 | 圍爐夜話 | 菜根譚 | 詩詞 | 攝影藝術 | 名人名言 | 中醫 | 更多分類...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詩詞...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點閱: 6028   發佈: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