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易經--基本認知(下)

十一、透切的闡釋 — 辭
        如果我們僅依抽象的卦體去研判是很難瞭解易理的,必須進一步再根據各卦後面所附列的卦辭、爻辭,甚至繫辭、彖辭以及大、小象辭等的許多相關的闡釋,才能得到最基本的認知,故曰:「聖人立象以盡其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繫辭傳上十二章)前人盡畢生的心血所寫下有關卦意與爻意的文辭,實在十分透切,我們後人何其有幸,能藉此從中參悟到生命的意義與大自然所蘊含的啟示,故曰:「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繫辭傳上二章)此即易辭的價值所在。

       易經所附列的各類文辭,各具意義:卦辭簡明扼要,說明各掛之意涵;爻辭變化交錯,說明每一爻的重要大義;繫辭能從不同的角度,闡明全經的大義,進而發揚天地體用之觀念,其思想包羅萬象;彖辭進一步再解釋卦辭,發揮義理廣遠深厚;象辭又分大象辭與小象辭,大象辭廣義解釋全卦之象,而小象辭則狹義簡單,若與彖辭相互參證,更能通達卦之真諦。至於卦辭、爻辭對各卦、爻義所作的闡釋,精深博大,都是我們在研習易經和參透易理時,所必須一讀再讀的寶貴文獻,有時候又會隨自己年紀與閱歷的增長,可以不斷有更深切的瞭解與會悟。

十二、明快的處斷 — 彖
     「彖」原是古代動物之名,據說可以咬斷鐵,故易經借用其特性,以啟示對每卦之呈現,當如何作明快的處斷,故曰:「彖者,言乎象者也。」(繫辭上三章)又曰:「彖者,材也。」(繫辭傳下三章)一般而言「彖」有二義:一指卦辭,即孔穎達所云:「周易卦下之辭謂之彖」一指易傳中的「彖傳」,故孔穎達又云:「彖,斷也。斷定一卦之義,所以名為彖也。」,但為避免混淆,前者有人又稱「大彖」,現今之易經版本兩者均附列於各卦卦名之後,卦辭在前,對本卦之吉凶作簡明之斷語;而彖傳則標示(彖)之字樣羅列在後,詳盡地從本卦之卦體、卦德、卦象來闡釋其卦名、卦辭與全卦大旨,有時且指明卦中主爻,甚或作義理之發揮。

       易經在各卦中所顯示的物象,往往包括過去與未來,須要鑑往知來,勿重蹈覆轍。且有其概括性與重複性,概括性是說明把握原則可以類推而能廣泛運用;重複性則強調事情的發生時常會歷史重演。所以在知悉此易理的特性之後,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各種境遇以及處理生活上許多偶發的變動時,必須有明快處斷的能力,或依據書本的知識,或參考前人的經驗,甚或記取別人的教訓和具備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修為,都讓我們可以解決疑難與困惑而化險為夷。事實上彖傳根據卦象來告示我們的種種處世哲理發人深省,更要我們培養遇事能有裁斷的決心。


十三、天地化生五行 — 河圖
        從易學發展的歷史來看,傳說早在中國上古的伏羲時代,就有龍馬負圖出於黃河,伏羲見之而則其文以畫先天八卦,故曰:「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繫辭傳上十一章)但在宋代以前並無出現易圖,自周敦頤傳陳摶「太極圖」後,易圖以其簡明的圖形揭示複雜的易理,確實具有參證的價值,其中尤以河圖、洛書為最重要。朱熹有河圖歌云:「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根據此河圖歌知宇宙中有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陰一陽,一生一成兩相合,始能為生化之用,亦即所謂天地陰陽始交而萬物化生矣。河圖天地生成之全數計五十有五,並以陰陽二氣之合,化生出所有萬物之元素「五行」,而五行各有合,如水與木,木與火,火與土,土與金,金與水,此即相合則相生之理,進而各以其合化生萬物;然有合必有分,如水與火,火與金,金與木,木與土,土與水,皆相制相剋而不相得,則各以其不合滅絕萬物。所以「五行」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基因,我們從河圖中白、黑點(奇、偶數)的方位排列所衍生出的五行相生相剋情形,就可以悟出天地化生的易理,真是極其玄妙高深,有賴大家知所順應。
十四、五行演為九宮│洛書
  洛書出現的傳說,據漢孔安國云:「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論語注)所以在大禹治水時,上天以洛書顯示治水之理,此即八方九疇之法,並為其所用。洛書共有四十五個黑白點,按照「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的方位排列,其特點是無論縱、橫、斜去數,黑白點相加之和均為十五;又洛書配合河圖天地既合而化生五行,更推演為九宮,五行為萬物之本,九宮為萬物之變,如一六之水變化為正北與西北兩宮;二七之火變化為正西與西南兩宮;三八之木變化為正東與東北兩宮;四九之金變化為正南與東南兩宮;五十之土,居中央立其本源變化為中宮。我們從洛書九宮數字的特殊排列,可以發現是十分奧妙的,它所排列的九方框即為「九宮圖」,數學家稱為「魔方陣」或「三三圖」,此九宮圖的變化與應用錯綜複雜,極其神奇妙用,如果運用在軍事上,可以擺出無窮的陣圖而克敵制勝;運用在治國上,可以制定許多治國方針而使上下一心國泰民安;運用在事業上,可以順應個人才識而使自己飛黃騰達;運用在持家理財上,可以悟出頭緒而使家庭和樂財氣亨通;甚至在如今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更可以將其推廣到科技、藝術、醫療等等各方面,將使洛書九宮之易理更能得到充分的闡發。

十五、眾生的面相 — ​吉、凶
       易經中對於人事順遂否塞的斷語頗多,但最主要的就是吉與凶,從易理上而言,由於陰陽二氣的相互摩盪,相互爭逐,因而產生時而調和,時而違逆的現象,所以就易道的觀點來説,易之所謂吉與凶非指一般所謂的善與惡,而是指的得與失,故曰:「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繫辭傳上二章)又曰:「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繫辭傳上三章)因此所謂「吉」就是指「有所得」,也就是說人須順乎易道行事;所謂「凶」就是指「有所失」,也就是說人不可違於易道行事。

       這易道對於吉凶的論斷,實在是意義非凡,它不會是永遠而註定的,反而隨時因緣際會、變化多端的,譬如「泰卦」純就卦象而言乾天在下坤地在上,似乎有背常理,然其卦辭卻說:「小往大來,吉,亨。」此卦之所以斷為「吉,亨」是由於「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在這陰陽往來,天地相盪的溝通之中,反而使自己撥亂反正而能失而復得,因此在我們的生命中,影響自己的最大力量僅是信心與毅力罷了,不必為了偶然的困頓以致一蹶不振,須知人生前途的吉凶得失,正反映出我們每一個人在性格上的種種面相,所以易道裡所顯示的吉凶,隨時會由於你性格上的強弱有所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而也可以扭轉乾坤的,總之易象所顯露的狀況,雖有吉凶,我們可以靠著努力,事前防範,事後補救來從容以對。

十六、事後的檢討  — 悔、咎
       我們行事極難十全十美,僅僅一個小小的疏失,如果不知事後反省檢討,往往造成終身無法彌補的挫敗與悔恨,在易理上所謂的「悔」、「吝」,即是指吾人在行為和任事時犯下了過失,知所憂虞冀望改善,故曰:「悔吝者,憂虞之象也。」(繫辭傳上二章)然而反省檢討是否徹底,卻是「悔」與「吝」不同之處,「悔」是內心徹底悔改,十分誠心誠意;「吝」是雖知犯錯,內心卻毫無悔意,只是口頭上說要補過,或者推諉卸責儘量文飾其過,如此不但繼續犯錯,且更使小過演為大過而無法自拔,所以易道上「悔」仍是「吉」之象;而「吝」卻終究是「凶」之象了,此亦孔子所謂:「人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的真正意涵。

        這「悔」「咎」的另一層含義,是告誡我們行事百密終有一疏,所以凡事能夠多加思考、多加憂虞絕對是必要的,同時更必須誠惶誠恐、戒慎恐懼,尤其不可虛情假意,矯情飾過,並且吾人面對自己所犯過失,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一犯錯就須及時悔改,絕對不可因為是小過失而不加在意,須知小過失往往是大過失的前兆,那麼要如何來知所防範呢?則當「憂悔吝者存乎介。」(繫辭傳上三章)這所謂的「介」正是我們立足世上,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心謹慎之觀念,以及行事之後所要秉持的一種「有則改之,無則嘉勉」的檢討反省之態度。

十七、補過為先 — 無咎
        人生在世,無論聖賢、凡人總有犯錯的時候,但易道卻非常重視於「知過能改」的精神,事實上所謂「悔、吝、凶」都是「咎」,也就是我們在生命中所犯下的大大小小的過失,而易理所強調的則是要能及時「補過」,故曰:「无咎者,善補過也。」(繫辭傳上三章),至於「補過」的動力,來自於一顆向善知恥的心,讓自己做到「吾日三省吾身」,這樣我們平日為人行事必然戰戰兢兢,處處小心謹慎,所以說:「震无咎者存乎悔。」(繫辭傳上三章)這內心震懾的舉動,也才能時時約束自己平常之行為不得稍有過失,而且要是一旦犯錯就須立即「補過」。

       同時我們知道犯錯既不可避免,這「補過為先」的觀念就須首先建立起來,其實有時候我們做事犯錯或許讓自己學乖了,反倒累積了經驗而有益無害,就像小孩子學走路,跌倒了幾次,只要鼓起勇氣再爬起來,自然就會走了。但犯錯而不知悔改,不肯補過,或者明知犯過而因循苟且屢屢再犯,這才是自己人格上最大的戕害,所以「無咎」在易理上真是義蘊深遠,吾人如能有所領悟,必然成為一位謙謙君子,觀卦上九云:「觀其生,君子无咎。」此爻正說明君子之所以受人尊重,即在於君子之行為隨時得到人們的觀仰,使他對於自己日常行為萬分戒慎,心志一刻不敢稍有怠惰,儘量不犯過,如果有錯,也必定以「補過」為先。


十八、掌握機宜 — 時、中
  我們一生之中,如果隨時隨地都懂得把握時機,成功的機率一定較大,而這樣你的行事也必然貼切合宜;反之違時以行事,已失去了機先,再如何努力終究枉然而無法挽救了,易理尤其強調此觀念,譬如同人卦九四云:「乘其墉,弗克攻,吉。」此爻象傳說出所以吉的理由是:「困而反則」,因為當攻城失利乃時機不對,應轉而依循退守的正道,再等待機會。此即易理「時」之概念,如果更深一層來詮釋,還應該配合「中」的觀念作靈活的運用,所謂「中」是說在萬物流轉中,因時乘位,得其自然而不違逆易道,如果「時」「中」配合,就是一種最合時、最適當的情況,我們處世為人能掌握如此機宜,天下再艱難之事皆可迎刃而解。
  在易卦中,九五的陽位,六二的陰位,都是卦象中最好的爻位,此因為既是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合乎時宜;又是陰陽爻位之極而合乎中道。這也啟示我們,人生在世凡事均須有為有守,要在最恰當的時候,扮演自己最恰當的角色,面對人生各階段的種種處境,什麼時候須義無反顧去做應該做的事;什麼時候須急流勇退不必再有所眷戀,分寸都要拿捏得十分妥當,如此自然心安理得,可以愉快地過日子。總之「時」「中」確實是掌握機宜的要訣,並且此易理更是啟迪我們如何處世的最佳方針,所以人生無論順遂與否懂得「得其所哉」就不虛此生了。

十九、順勢與逆勢 — 承、乘
        純粹從爻位排列的次第來說,凡卦體中陰爻處陽爻之下,構成卑者弱者順承尊者強者之象,則此陰爻相對於其上之陽爻而言,便是「承」;反之陰爻處陽爻之上,構成柔者凌乘剛者或小人凌乘君子之象,則此陰爻相對其下之陽爻而言,便是「乘」。在易道的思想體系裡,這陰、陽爻位的「承」與「乘」之關係,充分顯示出一種凡事都必須「順勢而為」,卻千萬不可「逆勢胡為」的思維。

       同時易道也重視「位」的觀念,此「位」即指空間如何適當之落於人間物界,所以天地萬物皆各有其「位」,也就是說物物各有其生存之「位」,必須使物物各適其性,各安其位,根據此一原則陰、陽爻位的是否得當,自然就是易象判斷吉凶的依歸,那麼「承」其爻當位,自然於義為吉,而「乘」其爻失位,於義必然為凶,其實這就是宇宙萬象永遠不變的真理,也是人類求生存的基本原則。
        「承」與「乘」的卦象,更是世間萬物生存的最自然規律法則,此亦「順天則昌,逆天則亡」的真諦,天意所象徵的其實就是一種情勢發展,再大的力量也無法與此天意相抗衡,不管是自然界的物競天擇,抑或人類的倫常道統,都必須順應著此一定的秩序。所以我們為人行事就應該知所分寸,謹守原則,對於順勢與逆勢的狀況,作出理智的判斷,萬萬不能「反其道而行」,或是「不當得而得」。

二十、相互關照 — ​比、應
        凡卦體中相鄰的兩爻即稱為「比」,進一層而言,除初、上兩爻之外,每卦的中間四爻,又各自與其上下之爻構成兩對「比」的關係;而每卦的上、下兩經卦均有下中上三爻,兩經卦相應之爻則構成「同位」,即初與四、二與五、三與上分別同位,同位之爻皆兩兩交感對應,此現象則稱為「應」。其間若陽爻與陰爻相遇,謂之「有應」,象徵和諧有利;若陽爻與陽爻、陰爻與陰爻相遇,則謂之「無應」,象徵衝突無利,此亦天地之間所謂「物以類聚」以及「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自然現象。因此六十四卦各爻之間的「比」「應」關係,如果引申來說,也就是我們生存空間所必須注意到的人類與物界以及個人與群體的關係。
       易道所重視的是宇宙中每一生命體彼此之間需要相「比」、相「應」,才是吉祥如意之象,反之就會發生天殃人禍,所以我們如果能從這一基本觀念去思維,人類無論是與大自然萬物,或者與其他人類相處,都必須深切體悟這易道的「比」「應」關係,對於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所有生命體,均應彼此和睦相處,相互關照。盡其所能去維護大自然以求保持原貌,絕不濫墾濫伐,破壞生態平衡,以免氣候異常,物種突變,而遭致大自然的反撲;人類自身更必須重視禮教,遵守法律,不要惹事生非,製造動亂,如此也才能維持社會秩序,確保世界的和平安祥。

 


本文作者 → 周飲龍     瀏覽次數: 26383     發佈日期: 2019-01-28  
聲明:除非注明“轉載”,所有文章均為作者原創!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分享愛,讓世界更美好!」   DISCLAIMER 免責聲明



推薦文章

傾聽是一門藝術

Image result for 傾聽


相關文章
自序--易經哲理的新...
--易理呼喚生命、滋養生命;若從易道中探索生命價...
(點閱: 26634  發佈:2019-01-31)
易經--基本認知(上...
【導言】:「易經」中相關的一些名稱與概念,如果一時間...
(點閱: 24948  發佈:2019-01-30)
易經--基本認知(下...
十一、透切的闡釋 — 辭 ...
(點閱: 26384  發佈:2019-01-28)
  ....更多【生命的呼喚】相關文章

文章分類:
情感 | 博愛 | 其他 | 價值 | 電影 | 旅遊 | 人生 | 人生的七道彩虹 | 生命的呼喚 | 人生的八顆鑽石 | 更多分類...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星夜...
在晴朗無雲的夜晚,我好喜歡無拘無束地躺在草地上,...
(點閱: 17695   發佈: 2019-03-15)
人生尋寶圖--(6)...
小時候,為什麼我們不太會感到孤獨? 原因很簡單,小時...
(點閱: 13937   發佈: 2020-01-22)
火車窗口的啟示...
~人生要善於規劃,才不會搭錯車~ 隨著經濟...
(點閱: 15653   發佈: 2016-09-12)
世界上最環保的塑料餐...
德國人用樹葉做出了世界上最環保的塑料餐具! 隨著人...
(點閱: 13709   發佈: 2019-03-27)
人生尋寶圖--(7)...
現在的人們,已經很少對自己有甚麼好奇心了,反而是對外...
(點閱: 17428   發佈: 2020-01-22)
人生尋寶圖--(13...
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他去報名參加了右腦開發的課程,可...
(點閱: 19025   發佈: 2020-01-22)
愛上與遇上...
有個朋友最近和男朋友分手了,傷心難過地吃不下飯,...
(點閱: 16687   發佈: 2016-09-18)
當現代人走在蘭嶼上...
~科技只是個探照燈,而不是人生的燈塔~ 前...
(點閱: 16019   發佈: 2016-09-11)
中文字體的演變歷史...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中文字的發展,從史前時代的符...
(點閱: 14835   發佈: 2021-03-20)
誰能刪除我腦中的記憶...
~人生要完美,就要不斷面對錯誤,不斷改錯~ ...
(點閱: 16886   發佈: 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