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劉德海大師琵琶獨奏《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又名《淮陰平楚》,是一首古代琵琶樂曲,表現的是楚漢相爭中以漢軍為主觀描寫垓下之戰的情景。與《春江花月夜》並稱為琵琶古曲「一文一武」的代表樂曲。

此曲最早出現在明代,名為《楚漢》,流行於嘉靖、萬曆年間。樂譜最早見於華秋蘋著1818年出版的《琵琶譜》收入此曲,名《十面》,共10段,後來的《瀛州古調》名《十面埋伏》流傳至今。

全曲分13個段落,可歸三部分:第1至第5段為第1部分,第6至第8段為第2部分,第9、10段為第3部分,第11至第13段雖為原譜,但現代一般奏至第10段止。


劉德海,琵琶演奏家,教育家。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是中國五十年代末期成長起來的演奏家中的優秀代表。人們稱他為琵琶大師,國寶,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劉德海,祖籍河北滄州,1937年8月13號出生在中國第一大城市──上海。劉德海酷愛民族音樂,從小就開始學習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樂器,打下了堅實的功底,並表現了突出的音樂才能。 1954年劉德海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為師,得到了林先生的真傳。 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他在浦東派演奏技藝的基礎上廣採​​博納,以後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孫德裕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楊大鈞先生等學習請教,採各家之長,兼收並蓄,大大發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並具備了深厚的傳統音樂修養。 1960年首次演奏呂紹恩創作的《狼牙山五壯士》,在內容和技術技巧上,對傳統樂曲有了較大突破,大大提高和豐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對現代琵琶演奏藝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970年任中央樂團琵琶獨奏演員。 1973年和吳祖強、王燕樵合作創作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首開琵琶大型協奏曲之先河。之後與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西柏林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使琵琶藝術走向國際音樂舞台。 1983年起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副院長,為當代琵琶演奏的代表人物。劉德海的演奏技術嫻熟、自如,表演深刻、細膩又灑脫,富於激情。近年來不斷探索琵琶指法的創新,積極開拓琵琶樂曲創作的新路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曾改編《瀏陽河》、《倒垂簾》、《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等曲目,參與創作《狼牙山五壯士》、《草原小姐妹》,創作了《天鵝》、《老童》等技巧出新的樂曲,發表有論文多篇。

1962年自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留校擔任民樂教師。 1964年調到中國音樂學院任教。 1970年任中央樂團的琵琶演奏員。 1983年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器樂系主任,副院長。

就在劉德海任演奏員期間,當他第一次接觸古曲《十面埋伏》演奏時,非常喜愛。但他感覺到此曲仍不能完全生動熱烈地表達劉邦項羽的垓下之戰。於是,他考慮再三,決定把這首古曲《十面埋伏》進行了改編。他根據琵琶演奏的特點,加以變奏展開,在演奏時還使用了煞弦、絞弦等特殊技法,使這首琵琶曲把那次大戰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在當時對劉德海來說是一次大膽的創舉,因為它本來就是一首名曲,如果改不好的話,將身敗名裂,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但劉德海充滿自信,為了充分發揚琵琶演奏的特點,他依然決定對此曲進行豐富的修改,使此曲飽滿,令人聽起來有身臨其戰之感。 1975年,劉德海首次演出了經他改編後的《十面埋伏》時,大獲成功。從此人們不知不覺的就把《十面埋伏》和劉德海的名字連在了一起。他把這首自編自彈的樂曲帶到了世界各地演奏,讓世界人民都了解了琵琶,也讓世界了解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同時也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由於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在高等職業教育工作中貢獻突出,2007年8月22日,劉德海榮獲國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本文作者 → 資料來源於網路
點閱次數: 5657    2019-04-14   分享本文→

聲明:除非注明“轉載”,所有文章均為作者原創!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分享愛,讓世界更美好!」   DISCLAIMER 免責聲明

相關文章
新竹市立國樂團2013年度音樂饗宴 「...
(點閱: 5528  發佈:2019-03-11)
台灣愛樂 嗩吶與樂隊《弄獅》 ...
(點閱: 5356  發佈:2019-01-07)
《梁祝》 Butterfly Lovers ErHu C...
(點閱: 5431  發佈:2018-12-17)
  ....更多【國樂】相關文章

文章分類:
繪畫 | 圍爐夜話 | 易經 | 佛陀智慧 | 國樂 | 文學 | 音樂 | 孔子孟子 | 書法 | 中醫 | 更多分類...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音樂...
日本盲人鋼琴家辻井伸行(Nobuyuki Tsuji...
(點閱: 6271   發佈: 2019-03-19)
繪畫...
畢卡索 《手拿菸斗的男孩》 2004年...
(點閱: 5419   發佈: 201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