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甘於平淡,才能不凡~
由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曾獲得奧司卡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電影配樂、等四項大獎,在全球電影界掀起了廣大的迴響。我本身也相當喜歡這部電影,除了電影上檔就在戲院看過之後,後來又去租片看了好幾次。可是每看一次,對劇情就有更深的體會。其實「臥虎藏龍」是典型的中國武俠片,可是為什麼會受西方如此歡迎與喜愛?得到那麼多的獎項,為中國人爭光?我想當然與李安導演本身對電影的藝術修養與執著有關。可是真正的原因還是在於,電影本身內容、故事情節、人物、配樂、場景、以及動作特效等各方面都環環相扣,搭配得很有特色的緣故吧!
對好來烏電影界來說,一向著重商業包裝,講求卡司,卻不著重電影劇本內涵的情況下,《臥虎藏龍》的確呈現了一種相當獨特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然而《臥虎藏龍》的精神到底在那裡呢?這不就說明了中國人自古以來求真求實的精神,本本份份地把基礎功夫紮實,「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臥虎藏龍》本身不就是如此的寫照?一舉拿下全球各項大獎,票房記錄也一舉創下外片記錄等等。《臥虎藏龍》在得獎以前,不就是一部蓄勢待發,深藏不露的中國電影?就在得獎的那一刻,一舉成名、一炮而紅。
其實人生不也一樣嗎?成功的人有誰不是經過一番努力,自我訓練、臥薪嚐膽,時時刻刻為那千載難逢的一次機會做準備,最後才能出類拔萃,贏得眾人的掌聲與喝采。戰國時期的軍事專家孫臏,就是歷史上最典型的這一類人物,相傳孫臏與龐涓同時師事當時一位精通數學,星象兵法戰術的隱士鬼古子,然而龐涓卻妒忌孫臏的才華,後來設計陷害他,讓他遭受到殘酷的刖刑,失去了雙足的膝蓋,兩腿無力,無法站立,但僅管孫臏遭受如此的打擊,可是龐涓萬萬沒有想到,孫臏使出裝瘋賣傻之計,終日胡言亂語,又哭又笑的,讓龐涓以為孫臏真的發瘋了,因此孫臏才逃過一劫,最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遇見了齊國的使者,打動了他,救他去齊國,入朝為軍師,一躍而成為統帥齊國大軍的英雄,讓龐涓氣得跳腳。後來孫臏更發揮了他沉浮多年來對人性的體悟與軍事上的才華,史上著名利用「圍魏救趙」的戰術大敗龐涓的桂林之戰,以及利用「減灶誘敵」,最後讓龐涓拔劍自刎的馬陵之戰,可以說是這位「臥虎藏龍」的英雄人物,一生最佳的軍事傑作,在中國的軍事史上,更是少見的「奇葩」,試想,孫臏在遭受龐涓的污辱,身體上所遭遇的痛苦時,要是他不能忍辱負重,咬緊牙關,保持內心的寧靜與思考能力,巧施妙計脫困,可能孫臏連活命的機會都沒有吧!
可惜的是!世上很少有人能在成功前,甘於平凡與平淡,總是按奈不住內心的浮動與寂寞,希望能早日功成名就,越快越好。然而時機的不成熟與環境的變動,往往讓人大失所望,甚至因而揠苗助長。商場上、政治上、歷史上,我們看見多少人,辛苦地等待,辛苦地工作,可是因為自己的「小不忍,而亂了大謀」,最後卻功虧一簣,一事無成!
成功不是偶然的!而「臥虎」與「藏龍」更是需要忍耐與毅力,要有天將降大任的雄心與抱負,不畏艱難,雖身懷絕技,但也要有世事與我如浮雲的平淡心情與氣度,一切隨緣,當時機真正成熟時,成功自然會像發芽的種子,「破土而出」,讓生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