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愛民主

「民主」的圖片搜尋結果

何謂民主?
在真正解釋甚麼是真正的民主的意義之前,我們有必要先對民主的起源與歷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了解到民主精神的真正內涵與民主的真諦。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很多人所了解的民主就是人民比政府重要,人民是一個國家真正享有權力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主權在民的概念,當然現代人對民主的體會與了解,大概也就是從投票選舉制度中獲得,多數人也認為「民主是少數人服重多數人,多數人尊重少數人。」當大家投票,獲有多數人支持的人就是領導者,或是說大家託付權利的人,由領導者來統一執行多數人的決策或政令,不過由大家所推舉出來的領導者,因為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因此領導者往往未必能遵照大多數人的選擇來執行決策,因此這個由大家選出來的領導者,勢必要有一個具有更高權力的管理者來管理,或是至少要有對等的權力來限制領導者的權限,不然這個由人民選出的領導者還是有可能按照自我的個人意志與個人利益來施政,最後就很容易,轉變成的獨裁或是極權統治,歷史上希特勒就是利用民主憲政制度上的弱點實行政變,取得了統治權,更何況希特勒當時並未獲得選舉得票的多數,他只是利用制度上的瑕疵進行政變,最後奪取政權,因此民主除了與選舉有關,管理權力的平衡和統治者的管理就是民主體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對多數人而言,這個統治權力的管理與平衡,可以說是民主政治中,最難理解與實踐的地方,因為權力分得太散,會造成國家運作的效率不彰,然而權力太集中沒有制衡力量,那就不是民主了,因此從世界民主發展與演變的歷史來看,其實世界上各個國家所實行的民主制度和成果,世界各國也是大不相同的。

1. 西方民主思想的起源與發展
但從歷史來看上,雅典是古代歷史記載中最早而又最重要的民主國家之一;「民主」一詞(δημοκρατία - 「統治歸於人民」)便是由雅典人在西元前508年發明,並且定義他們的政府制度的。在之後一個世代裡,民主領袖厄菲阿爾特(Ephialtes) 推行通過了一項法案,嚴厲限制了雅典貴族會議的權力,除去了貴族們的特權。雅典的民主以抽籤的方式選出政府官員,但政事的決定則是由多數決統治的。所有男性的雅典公民集合起來投下他們的決定。在古雅典人看來,將決策權力完全交給政府官員意味著奪走人民的權力,將會使國家走向寡頭的獨裁政治,因此由抽籤選出的政府官員實際上並沒有最後的決定的權力,雅典的民主制度對於參與大會必須的公民權利也有嚴格限制,使得一半以上的人口被排除在外。只有男性、成年人、非奴隸、和公民後裔的雅典人才能取得公民權利。也因此,孩童、奴隸、外國人和外國僑民—加起來超過雅典一半人口—都沒有參與大會的權利。所以雅典的民主雖說是人類的民主制度的發展起源,不過由於只有男性享有選舉權,顯然這種民主包含著性別上的不平等,並不算是真正的民主。

到了中世紀,羅馬共和國發展出一種代議制的制度,這種制度著重於權力制衡以達到對人民個體的保護。在制度中,這種代議制設計了一種在某種程度上平衡個人,少數人與多數人利益的制度,也就是所謂的共和制度。共和制度其實是平民在與貴族的不斷鬥爭中逐漸建立的。例如十人委員會,平民會議,百人團會議,元老院,以及“十二銅表法”,都是平民鬥爭的勝利而形成的。而羅馬共和國的私法,則空前的保護了羅馬公民的私有財產。除了羅馬共和國之外,在中世紀時期也有幾種不同的民主形式出現,包括了冰島的國會(冰島議會),義大利的城邦,中世紀愛爾蘭的大會制度(Tuath),斯拉夫國家的人民議會制度(市民會議),除此之外,有些人認為印度的十六王國和北美的易洛魁聯盟(約西元前2世紀一直至現在)也都擁有民主的原則或成分。

英國可以說是在中世紀裡第一個邁向徹底民主制度的國家,也是世界現存的最早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大憲章限定了國王的權力,替民主紮下根基。英格蘭在1265年產生第一屆國會,原本只有少數比率的人口才能投票,同時選舉制度也有許多弊病如腐敗選區(Rotten borough)的存在。召集或解散國會完全由國王的個人意願來決定(通常是當國王或女王需要資金時才會召集)。在1688年的光榮革命後,現在英國境內的英格蘭和蘇格蘭同時成為了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並在1707年正式完成合併。英國國會從此定期的召開,不過仍然會受君主權力的影響。在這段時期逐漸形成輝格黨和托利黨互相競爭的兩黨制度。國會在決策和立法上的權力也逐漸增加,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時期,君主已經變成有名無實權的精神領袖了。

美國可以被視為近代第一個自由民主制的國家,有著較為寬鬆的選舉權限制(雖然最初仍有針對財產和性別的限制,以及奴隸的存在)美國憲法也保障了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在幾年之後,法國大革命發布了“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也出現了由男性選出的國民議會,不過僅只維持了短暫的時間。但法國大革命是確立了現代民主觀念,即建立在國民的自然權利與民選領袖的權力,因為不像同期英國當時的君主仍然和首相跟國會爭權或美國擁有奴隸,所以對國際影響力最大。在19世紀晚期之前,自由民主制的國家並不多,而且維持的時間大多相當短暫。許多國家和地區都自稱首先實行了普遍選舉權。

2. 東方民主思想的起源與發展

另一方面我們來看看東方人的民主思想起源,最早是由"孟子提出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的觀念,不過這種概念,只能說是以民為本的思想,但還沒有真正發展到「以民為主」的民主思想,如果說更為接近民主思想的,在中國古書禮記禮運大同篇所說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可能還算是比較接近一點民主思想,但因為沒有提及行政,司法,立法,選舉及法制等民主的關鍵制度,所以很可惜的中國古代幾千年來,一直沒有實行過所謂真正的民主制度,即使到了近代,孫中山引進了西方三權分立的民主思想,發動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法理上繼承清朝疆域,建國初期由北洋軍閥為首的北洋政府所領政,政治爭鬥不斷,不過在此時人民因為脫離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君主封建統治,各種自由學術思想與民主思想在中國各地發展與醞釀,可以說是一個相對較為自由的時期,到1928年北伐結束後,中國由國國民黨建立的國民政府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參照孫中山建國大綱的計畫,訂定“訓政時期約法”,此時的「約法」相當於國家的基本法:由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實行「一黨訓政」,「一黨領政」,因此仍未達到民主政治的基本條件。於此同時中國國民黨陷入與中國共產黨,殘餘軍閥和日本的政治及軍事衝突之中; 1937年中日爆發全面戰爭,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1947年底國民政府正式頒布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政府改組為行憲之中華民國政府,中國人的民主才露出了第一道曙光,可惜國民黨同時間與中國共產黨全面爆發內戰,國民黨失利後於1949年底退守台灣。遷台初期因為政治局勢仍然未趨穩定,社會環境與時空背景並不成熟,國民黨執政在台灣施行威權統治,也不算是真正的民主,由於中國國民黨長期實行戒嚴和威權統治,白色恐怖持續,黨外運動等民主派人士持續抗爭,才逐漸開啟了台灣真正民主化的腳步。而台灣真正實踐民主憲政政治制度,一直要到了台灣九零年代解除戒嚴(1987年7月15日)後,於1996年實行總統直選,到2000年第一次實現政黨輪替後,結束國民黨對台灣長達55年的執政,中國人才算是在歷史上,真正地實現了民主憲政。


何謂真正的民主?
其實這是一個看似相當簡單,但實際上卻很複雜的問題,就好像雞生蛋,或是蛋生雞的問題一樣,對現代人來說,民主這兩個字,實在是再平凡不過的名詞了,可是如果你真要找一個人清楚解釋民主的真正含意,用幾句話界定民主政治的意義,可能就連許多專家學者,都無法簡單回答,因為很多時候,無論如何小心謹慎,總是無法回答大部分人心理真正的疑問,因為我們除了想知道『民主是什麼?』,也想知道“如何評斷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國家?以及一個國要如何施政才是真正的民主,或是說『甲國是不是比乙國更民主?為什麼?』等等。要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需要遠比“主權在民”原則更具體,更詳盡的制度性指標。,美國政治學者道爾(Robert Dahl)自一九七○年代開始,就致力於發展一套衡量民主制度的系統,他認為民主政治必須完全符合“公開競爭”與“包容”兩大標準,前者代表一個政體自由化的程度,後者則是平等原則普及化的表現。凡是越符合兩大標準的政體,就可以稱為“多元政體”,而“多元政體”等於是邁向完全民主政治的一種過渡性體制。比如說,一個國家的政黨輪替,沒有辦法透過公平公開的選舉過程,那就是違反”公開競爭”的第一個條件,我們所熟知的北韓,中國,古巴,越南,柬埔寨這些國家,政府的組成,由一黨獨大的黨所把持,領導人的替換也不是透過公開,公平的選舉執行,自然這些國家實行的是所謂的共產主義制度或是延伸的社會主義制度,這些國家雖然有時也會提到民主,但在真正的民主國家的眼中,這些國家的民主,彷彿只是一個抽象的口號而已,因為『人民不具有真正的主權,也不具備任何的權利可以改變政府的施政』,因此就不是以人民為主的政體。

民主的第二個要件就是包容,簡單的講就是保障人權,一個人有很多與生俱來的基本人權,例如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結黨集會的自由,政府對於人民或是反對黨的批評意見,要有包容的寬度,舉例來說,我們很難看到共產國家例如北韓,中國,會有反對領導人或是反對政府施政方針的批評,就算有,也是經過篩選與過濾的,不像在民主國家,你常常可以看到示威抗議的群眾聚集在公共場所,示威遊行,批判直政者的錯誤施政,批評政府的違法行為等等,因此如果一個政府如果對人權的保護與保障不夠的時候,人民因為害怕自身的安全與人權受到迫害而不敢自由發表意見,如此真正有價值或是有意義聲音就無法被廣大的人群看到或是聽到,如此一來,人民就無法真正地獲得正確的訊息,其實,人民有知的權利,但是在沒有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的世界,很多訊息是無法真正地被傳播的,反而聽到的都是擁護執政者,或是歌功頌德的聲音,然而一個國家,一個政府,沒有批評,就不會沒有改變,那就很難在制度或是法規上進步,舉個例子來說。很多年前,一個美國公民的小孩子,在夏威夷島上的一顆椰子樹下玩耍,有一棵椰子正巧從樹上掉下來,剛好打在小朋友頭上,小朋友腦震盪,送醫院後不治死了。小朋友的父母就一治狀告上了夏威夷州政府,最後官司打到聯邦法院,結果法官認為夏威夷州政府因為沒對島上的椰子樹做到妥善的管理而造成這個不幸事件,後來判州政府須賠償小孩子父母五十萬美元,後來夏威夷州政府就立法,從此以後夏威夷再也沒有發生椰子掉落伆人事件。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民主國家的法律,對人民的權利有保護的義務,並且能透過法律來執行,而這種法律就不是一年兩年可以自動形成,一定是透過了各種事故的發生,環境的改變經歷了各種事故而慢慢產生的,但是如果政府對人權的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時候,這種改變就會顯得非常少,並且受到限制,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卻從來沒有實行過民主政治,因為在君王統治的時代,人民的意見是很難被統治者聽到,而統治者也不會透過法律來削弱自己的管理權力來保障人民的權利。


民主與社會進步的關聯
民主是國家社會進步與均衡發展的基楚,也就是當一個國家民主化的程度越高的時候,這個國家的進步就越均衡,這種進步不會僅僅表現在經濟或是科技等少數的幾個層面而已,而是從根本的國民教育,醫療保障,生活水準,文化水準,兩性平等,對少數民族,對有色人種的尊重與保護,對自然環境,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以至於大家常常討論的經濟制度,國際貿易,科技創新等等多元以及多方面的均衡發展,所以一個國家真正的進步,絕對不能只是以這個國家的經濟或是工業科技發展為主要的評斷標準,還必須包括這個國家國民的公民素質,教育水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對大自然各種生命的尊重與保護等等。相反地,當一個專制國家,因為缺乏民主制度的基礎,執政者可以憑著個人的意願來執政而不顧人民的權益,因此往往會使這個國家的進步無法得到均衡發展,甚至有可能是窮兵黷武的情況,我們所知道的北韓朝鮮政府就是這樣的一個情形,人民的生活已經相當艱難困苦,可是政府卻仍然不惜花費昂貴的代價發展核子武器,此外因為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甚至凌駕於法律之上,如此常常造成很多社會上不公不義事情發生,貪腐與官商勾結的情況也更容易發生,所以民主雖不能保證國家可以得到最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對人民來說,則可以得到相對較高的保障。


民主與法治制度的關聯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無民主的法治是空的,無法治的民主是瞎的。」就說明了民主與法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需要兩者兼顧,缺一不可,民主政治若欠缺法治,將成為暴民政治;理由很簡單,因為人性很多時候是不理性與自私,人民的權力過分的擴張時,那麼最後就等於人人都受害,也就等於這種權力是不實在與沒有意義的,就好比大家乘坐渡輪過河,如果沒有限制乘船的人數,沒有優先順序,大家爭先恐後的擠上去,那最後就是大家都沒有辦順利搭上渡輪,因此大家要能夠順利搭船的條件,就是尊重禮讓,講求先來後到,遵守渡輪的搭載限制。民主就像一艘渡輪,人們要能平安的駛得同船渡,就必須要遵守一定基本的規則。

同樣的,當法治欠缺民主的時候,這個法治就會變成獨裁政治,所有的一切施政,都因獨裁這的個人意志而執行,無法受到約束,這一點我們從很多歷史中教訓中已經可以清楚的看到。

因此民主與法治關係密切,當人們追求自由,伸張個人的理念與主張時,必須在一定的法律規範內,同樣的法治也要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不可無限上綱。民主與法治的關係是相輔相成、不可分離的。民主要以法治為基礎,法治要以民主為依歸。

為什麼要愛民主?
從人類幾千年來的文化歷史來看,民主制度,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雖然到現今為止,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背景下,也發展出很多不同的政治體制,但是不可否認的,民主精神,是一種人類透過長期不斷的實驗與改變,慢慢所演變而來,而這一個演變,卻是人類幾千年來的心血結晶,如果人們不是因為遭受了無數次暴政與獨裁的統治,不是因為人類最基本的人權受到了迫害,民主的思想就不會產生,這就好像一顆美麗的珍珠,其實是蚌殼裡面的進入了小沙子,蚌殼受到了刺激,在一次又一次的分泌保護物質,經過長時間累積,慢慢的形成珍珠,可是這是經過許多疼痛與時間的累積才形成的,民主也是,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由獨裁,專制政府在一夕之間轉變為民主,因為民主不僅是一種制度,更是一種文化與思想的總體表現,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人,我們除了要牢記人類為爭取民主所留下的血汗教訓之外,我們也要好好珍惜我們現今所得來不易的民主生活,因為時代不斷的演變,民主的精神與表現在政治與法治之中的情況,也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否則我們就無法真正讓民主與時代的進步並駕齊驅,那麼民主也是會出現問題的,正如當今世界多數的國家都是實行民主政治,但是仍然有很多國家沒有辦法解決人類的暴力,戰爭,貧窮,糧食不足等許多問題,追根究柢,問題不是出在民主政治本身,而是人類當今仍然對民主精神的真諦認識不清,很多執政當局,嘴裡喊著民主的口號,可是並沒真正把教育人民認識民主與提升人民的民主素養放在第一位,過度地強調經濟富強與科技發展,如此本末倒置作法,自然會出現很多問題。然而我也相信,民主的發展是一個歷程,而不是一個目標與地點,我們沒有辦法在未來的某一天說,我們已經真正地完全達到民主的目標,因為民主很難界定他的好與壞,我們所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透過反省,透過思考,透過變革,讓我們的民主制度不斷地演進,不斷地進步,我們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但我們不斷地改進,讓他成為最適合我需要的。

愛民主的具體作法
愛民主最具體的做法,就是從尊重別人開始,因為當大多數人都能尊重別人的時候,從本質上來說,民主就可以發生良善與制約的作用,因為那些不懂尊重別人的少數,自然會受到多數人的抵制,然而這一看似簡單的道理,可是卻是很少人能夠真正了解,因為多數的人不懂得尊重別人,總把自己的自由擺在第一位,隨心所欲,自私而且主觀又具有成見,能真正放下身段,不因別人的身分地位,外表的美醜家世,學歷貧富來評論或是評斷別人,這種人真是少之又少。因此社會上,如果人人不懂得尊重別人,那麼世界必定大亂,正義與公理就無法順利伸張,普世的價值觀很容易就會受到似是而非的言論所扭曲,而每一個人也都將會深受其害。
相反地,要想真正地擁有民主,就是從我們每一個人自身做起,而當我們懂得尊重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由我們的身上感受到被尊重的力量,這種一傳十,十傳百的演變,一個新的力量就會慢慢形成,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化與有品質的內涵也都是因為在某一個時代,由於某一個人的號召率先發起,而迅速發展與演變而成。就好比孫中山當時發起革命一樣,那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中國幾千年的帝王統治,就這樣推翻了,俗語說得好:『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如果人人可以從己做起,那麼民主的精神,就會像源源不斷的泉水暢流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最佳的受益者。

 


本文作者 → Jason     瀏覽次數: 27054     發佈日期: 2016-05-20  
聲明:除非注明“轉載”,所有文章均為作者原創!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分享愛,讓世界更美好!」   DISCLAIMER 免責聲明



推薦文章

人生不在乎長短,最重要的是要過得踏實

「天上星星」的圖片搜尋結果


相關文章
愛人權...
愛人權,就是追求人權的保障,支持國際社會對保障人...
(點閱: 27623  發佈:2019-01-18)
愛平等...
人人都愛平等,我想沒有人會希望自己遭受到不平等的...
(點閱: 26684  發佈:2019-01-18)
愛文學...
文字是人類有文化以後最重要的發明之一,然而文字只...
(點閱: 26523  發佈:2019-01-18)
愛真理...
談到真理,很多人認為這世界,根本沒有所謂的真理,因為很多...
(點閱: 33745  發佈:2019-01-18)
愛藝術...
談起藝術,很多人對藝術這個名詞,並不陌生,但是如...
(點閱: 29337  發佈:2017-10-15)
  ....更多【人生的第一道曙光】相關文章

文章分類:
夢想 | 生命的智慧 | 文化 | 人生的八顆鑽石 | 智慧 | 家庭 | 生命 | 業務行銷 | 電影 | 藝術 | 更多分類...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愛真理...
談到真理,很多人認為這世界,根本沒有所謂的真理,因為很多...
(點閱: 33745   發佈: 2019-01-18)
猜心...
~人生如棋局,不堅持到最後,你永遠不會知道輸贏~...
(點閱: 15478   發佈: 2016-09-10)
筆記本與圖書館...
~對人生來說,過程往往比結果還重要很多~ ...
(點閱: 15644   發佈: 2016-09-10)
春天的感覺...
小時候我們應該都讀過孟浩然的那首唐詩「春眠不覺曉...
(點閱: 21702   發佈: 2016-09-11)
星際過客...
今天來和大家介紹一部2016年的美國浪漫科幻...
(點閱: 14879   發佈: 2020-01-20)
說話的智慧...
從前莊子與惠施是好朋友,但是由於思想上各自...
(點閱: 19764   發佈: 2019-01-22)
消失的銀行...
~不怕改變,才能經得起考驗~ 前幾天到街上買東...
(點閱: 16759   發佈: 2016-09-11)
8086與 Pent...
~人生唯有不斷學習,才能創造出生命的價值~ ...
(點閱: 16699   發佈: 2016-09-12)
幻影...
當你走在陽光下,你就會發現你的身影緊跟在後頭,這...
(點閱: 26319   發佈: 2019-01-14)
停電 29小時...
~科技雖可以改善生活,但卻無法帶來幸福~ ...
(點閱: 15652   發佈: 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