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新聞報導說,有個有錢人養了一隻白色的台灣公彌猴,因為正值發情求偶的時期,所以情緒顯得比較暴燥,飼養的主人願意出一百萬的聘禮,來替這隻公彌猴尋找一隻同樣為白色的母彌猴。雖然我不知道最後這隻白彌猴是否真的找到伴侶,但是我想這隻白彌猴能受到這樣的禮遇,也是世間少有的了!甚至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能有個三五十萬的現金,就算很幸運了!
其實這則新聞,只是印證了人們價值觀裡「物以稀為貴」的這句話,稀有的白色彌猴,只因為它的顏色與眾不同,讓牠有了不同的命運,能夠過養尊處優的生活,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這隻白彌猴來說,或許這反而是不幸的,雖然不愁吃喝,然而牠卻被主人飼養著,脫離了牠原本在大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現在到了求偶時期,不能正常找到伴侶,我想牠表現出暴燥不安的性情,也是必然的。然而這位飼養的主人卻開出價碼,硬是規定要找一隻母白猴來配對,我想將來要是沒找到白母猴,可能這隻公猴就會鬱鬱寡歡一輩子了!
而人類這種以自我中心為主,僅以自己眼前利益為考量的價值判斷標準,不知使多少無辜生物受到迫害,根據世界保育聯盟研究報告指出,地球目前有將近數萬種以上的動植物皆瀕臨絕種的命運,例如我們視為國寶的魚族—櫻花鈎吻鮭,就是其中一例。在四、五十年前台灣的大甲溪流域到處都可見到,可是今天的大甲溪因為建築攔沙壩,河岸森林被砍伐,多處天然景觀遭到破壞,此外全球溫室效應也導致河水溫度不斷升高,使得只能在攝氏15度生活的櫻花鈎吻鮭難以適應,加上溪流附近種植高山蔬菜,農藥、肥料流入溪中,更嚴重地污染了溪水,現在只有在大甲溪上游的七家灣溪才可看到少數櫻花鈎吻鮭的蹤影,如果我們再不思考如何改善現況,櫻花鈎吻鮭遲早會受到絕種的命運。
或許很多人對地球上快速消失的生物,並不了解它們的重要性,並且對我們人類自身生態環境的影響,所以也就不太在乎。然而我常在想,消失的生物,撇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因素,我想對自己年僅2歲的兒子也是很大的遺憾,將來可能要帶他去小溪裡抓抓青蛙,看看小魚兒,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了!現在如果您有空走在鄉村的田邊,灌溉用的河渠,小水溝,你除了看到一堆福壽螺之外,大概就再也看不到什麼活生生的生物了!然而在我童年的回憶中,總記得以前小時候到了夏天,後院的草叢中,可以看到許多螢光蟲,後院的水溝裡總是可以抓到許多蝌蚪和青蛙,可是現在到了夏天要看螢火蟲,還得開上好幾小時的車,跑到深山裡才看得到。
根據生態科學家的研究,地球上物種的消失,影響最大的是我們人類自己,因為人類是食物鍊的最上層,如果各種生物減少了!不僅會嚴重影響到食物的來源,對整個食物鏈的平衡與循環,也會造成嚴重的損害。例如在海洋中因為氣候環境的改變,溫度升高,導致海水溫度上升,而造成大量的綠藻與浮游生物消失,而仰賴這些藻類與浮游生物的魚蝦,也會因為食物不足,而數量不斷減少,當然最後對人類的魚獲量,也會減少,根據世界各國農業局的魚獲統計,在過去幾年來,各地區的深海以及遠洋的魚獲量,逐年不斷下降,即使現在運用了高科技的魚群探勘設備,有時也無法明顯地增加魚獲量,所以讓許多出海捕魚為生的人,都感覺討海的生活越來越不易。
然而這也只是生態破壞後的冰山一角,仍有許多大自然的變化,是我們並未察覺出的,從921大地震,納莉颱風的大水災、土石流、登革熱、SARS,到現在人人談「禽」色變的禽流感病毒,每一項其實不都是大自然與生物對我們人類恣意妄為的反撲與警告!而且一次比一次影響範圍更廣泛、更為嚴重,如果這樣還不能喚醒我們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對自然界各種生物生命的尊重,那麼有一天人類絕對會遭到萬劫不復的災難。
其實自然界裡的各種生物,都是我們人類最保貴的無價資產,聖經上就說:「動物是創造來陪伴人類的」,大自然也有因為了這些動物的點綴,才因而變得更生動與美麗,多彩多姿。可是如果有一天我們走在蒙古草原上,看不到美麗的綿羊,沒有沙丘上懶洋洋的駱駝,沒有馳騁草原上的野馬,沒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動物陪伴,那麼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將會感到多麼地孤寂與單調啊?若是有一天台灣的彌猴,也因為我們人類自私的補殺或人為飼養而減少滅絕,我們恐怕就再也無法體會,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樂趣了!
科技雖然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可是卻也造成了無數生物的迫害與滅絕,然而仍有許多人執迷不悟,仍試圖以科技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企圖利用生物複製,基因改造,來彌補人類過去所犯下的種種過失,可是弄到最後往往反而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其實老子的《道德經》就明白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只有「自然」才是我們依循的準則,環境生態的問題,科技雖是劊子手,然而我們人類自私以及不尊重生命平等與權利,不懂得敬畏大自然的思想毒瘤,恐怕才是始作俑者。一百萬為台灣白彌猴討位新娘,本意雖是好的,可是透過我們人為的價值判斷,脫離了自然的軌跡,恐怕才是最大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