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懂思考與反省,是最大的殘缺~
有一位滿臉愁容的老人,七十歲了還沒結婚,到處旅行、流浪,似乎在尋找些什麼東西。有人問他在找什麼?他說:「我在尋找一個完美的女人,娶她為妻!」
那人就問他說:「你四處旅行,找了那麼多年,難道從來沒有找到一個完美的女人嗎?」
「有的,我碰到過一個,那是僅有的一個,真是一個完美的女人!」
「那,你為什麼不娶她呢?」
老人無奈的說:「可是,她也正在尋找一個完美的男人!」
最近看到報導,有一位人工美女,花了百萬台幣的代價,在身體多處地方動手術,只為了要塑造一個完美的臉孔與身材。或許這則新聞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是這件事卻讓我感覺到社會的價值觀已經徹底的改變,不少人認為:有一個美麗的外表比什麼都重要,寧可花下大把鈔票追求外表的美麗,卻不願多花一點時間,增長一點自己的智慧。其實拜科技與醫學發達之賜,人類可以透過整形醫療技術,巧妙地改變一個人的外表,但是要改變一個人的內在,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畢竟外表的美,是留不住的,就像那綻放的玫瑰花,終究是要凋謝的。歷史上又有幾個人,只因為它長得美,就讓人們留下深刻記憶?或許楊貴妃和西施,算是少數中的少數,然而我們都不曾見過她,也無從了解她們到底有多美。
前面的故事,對那些追求外在完美的人,有一個很好的啟示。想想看,我們是否也都常常犯了同樣的毛病,總是挑剔別人的不完美,可是卻看不見自己的缺點?
記得幾年以前遇到過一個女孩,初次見到她的時候,還記得她有著甜美及可愛的笑容,長長的秀髮,一雙大大的眼睛。其實她不是我所見過最美的女孩子,可是她卻是我所見過的女孩子中,最讓我心動的。我喜歡她的大方,溫柔而親切的問候,讓人感覺她身上帶有一股不可言喻的親和力。其實在我看來,最美的女孩是那種天真無邪,溫柔中而帶有一種高貴的氣質,而這種美是一種清純之美,而不是外表之美。畢竟外表之美是會改變的,多少絕世美女,在嫁做人婦之後,歲月的不留人,生活的繁忙與壓力,即使花容月貌,都將化為烏有。
其實愛美是人的天性,然而完美的人,不應該只有一個美麗的外表而已,而身體上的缺憾也並非不完美。人生有很多地方,礙於造化與命運之捉弄,往往有許多缺憾,然而或許有這些缺憾,才能讓我們更能體會人生的美妙與意義。而事實上,人間又何曾有過真正完美無缺的人呢?真正的完美,是那種可以無欲無求,不受外在干擾與影響的一種心境,他在內心塑造了一份完美的境地,詩人用文字把它表現出來,畫家用畫筆與水彩把它表現出來,音樂家用音符把它表現出來。然而他們所呈現出來的美,不就是一個完美的境界嗎?如果您聽過偉大的樂聖貝多芬所作的《田園交響曲》,相信您的心中會出現一幅田園之美的景像,看過達文西的《蒙那麗紗的微笑》那幅畫嗎?相信您一定會感受到畫中人物慈愛祥和的美麗,看過莎士比亞《羅蜜歐與茱莉葉》戲劇,您又會感受到愛情的可貴與無價。因此,藝術家們,運用他它們的想像與情感,超越了時空,創造了一個真正的完美境地。
完美或殘缺,其實都是我們心境的作用,只有內心充滿善念與美感的人,才能真正體會世間的美,忽略人生的不完美。就像月有圓有缺,可是我們不會認為上弦月或是下弦月有什麼不完美,因為我們可以從內心去感受它的不同,並且接受這樣一個事實,甚至去欣賞它的殘缺。相信偶爾在夜嵐人靜的夜晚,如果看見一輪明月,您或許會覺得月亮在對你微笑!然而一個沒有內在美的人,即使面對皎潔的明月,心頭也不會有任何感動,他們在情感上是麻痺的,在思想上是枯槁的,所以不會像詩人李白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情懷,或是「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的豪放。而那種沒有美感,沒有哲學思考的人,才是真正的殘缺。因為他們少了上帝付予我們對人生事物觀察與感悟反省的能力,少了這份能力,試問人生在世上,與禽獸又有何異,那不是一種殘缺,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