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與研究,需要哲學來引導~
哲學與科學的關係其實並不是很明顯,可是就性質上來說,它們都是一門理性的學問。科學著重的是觀察現象,然後假設現象發生的原因,最後藉由實驗去驗證;然而哲學,是一種純粹的理性思考與想法,而這種想法,通常透過邏輯的討論與辯論方式,來追求一個真善美的最高目標。所以科學往往是看數據,看結果,而哲學往往是看精神,看討論的過程。比如說,就生命的起源問題,科學所要研究的方向,如果假設生命是自然發生說,便需要利用實驗室想辦法製造出生命或是類似生命的物質。如果假設生命是由外星人所衍生出來的,科學便要想辦法藉由科技所發展出來的太空船,飛到外太空,探勘是否能發現其他類似地球的生命。然而科學的假設,仍然要有哲學的思考與哲學的引導,才能有正確的發展方向。人類現今科技的發展,成就非凡,可是我們如果要論功行賞,最偉大的還是自古以來的那些哲學家,也由於它他們思想上的引導,不斷的進化與改革,最後才能讓科技發展朝向正確的方向,帶給人類真正的文明與幸福。
就拿生命起源這個問題來說,如果假設是外星人衍生之說,而人類也一直往外太空發展,可是等到有一天人類或許已經走遍了太陽系或銀河系,結果才發現,宇宙中根本沒有其他的生命,那麼勢必人類會相當的懊惱當初的假設方向錯誤,花了那麼多的時間金錢與力氣,勞民又傷財。所以在研究一門科學的同時,哲學家往往也會撇開所希望達成的目的,以比較不一樣的角度來看看科學是否真的帶給人類利益,還是只是一個短暫而僅有少數人可以享受的利益。例如人類在研究太空科技的同時,哲學家便會思考太空科技是否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比如說,將外太空的「異形」或是「病毒」帶入地球。也只有透過哲學家們對科技發展的優缺點、利與弊,做一理性的批判與思考,科學家們最後才能找出正確的方向,衡量得失。就好像二十世紀早期人類發展核能與核子武器,然而現在我們都知道核能是一種高危險的能源,雖然他是一種相當有效率的能源,可是權衡得失,或許使用傳統的石化能源、風力、水利以及其他可能的替代能源才是長久之計。然而這一結論與過程,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哲學思考的引導,才有可能達成。
台灣今天,小小的一個島嶼,就蓋了三座核能電廠,而現在正要蓋第四座的時候,終於出現了反對的聲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畢竟,一個國家社會要有長足的進步與發展,為政者就需要有良好的哲學思考訓練,否則,科技的研究與發展,沒有哲學的引導,就很有可能誤入歧途,為人類帶來禍害。